【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於今(16)日正式公開亮相,上午在園區舉行第一期「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開幕活動。東海大學董事長吳清邁、校長張國恩、副校長張嘉修、副校長劉正、副校長詹家昌、立法委員蔡其昌、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呂紹榮、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台塑新智能劉慧啟,以及產業界代表、校內師生等人與會見證。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正式開幕,貴賓剪綵。(圖/陳惠玲攝)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正式開幕,貴賓剪綵。(圖/陳惠玲攝)

  校長張國恩致詞指出,淨零排放是全球趨勢,大學也應肩負社會責任,東海成立「智慧碳中和園區」,以打造「淨零示範園區」(Smart Zero Project)為目標,保留將近五公頃土地(43,000平方公尺)的規劃,並結合相關產業各界資源,從生態角度,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本次園區的開幕,只是第一期,未來在三年內,會逐步完成第二、三期開發,將東海研發成果,透過與產業積極合作,在實踐中落實永續發展,未來這個園區也將作為減碳研究與人才培訓的場域。

  董事長吳清邁致詞表示,東海大學從校園的勞作教育開始關心環境,進而關心整個地球環境,今日活動也是一種關心的延續,全世界都關心這整個大環境,今日園區的創立感謝有企業界的支持,也有校友經過東海大學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來建立這個溫室,張嘉修副校長是化工系的傑出校友,也是大師級的教授,他研究台灣綠藻能夠有這麼大的功力!讓綠藻減碳發揮出魚蝦共生,這個模式若能夠複製的話,對台灣對亞洲世界的環保做出貢獻,這是令人最驚奇的研究。

  東海大學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結合AI建築、環工、資工等資源,攜手台塑新智能導入太陽能面板,並以獨特的微藻技術固碳,打造全國校園最大的智能吸碳試驗場域。

副校長兼永續長張嘉修說明「智慧碳中和園區」的構想與元素。(圖/陳惠玲攝)
副校長兼永續長張嘉修說明「智慧碳中和園區」的構想與元素。(圖/陳惠玲攝)

  副校長兼永續長張嘉修致詞時說明,「智慧碳中和園區」成立的時空背景、緣由。…..校長於2022年十月聘他擔任副校長兼永續長,曾問:「東海大學143公頃土地有70%是綠地,什麼時候可以淨零碳排。」面對這艱鉅任務,便向校長提議在校園圈一塊地,然後把專業的技術用進去,希望在2030到2040年達到碳中和。他笑說,「校長認為這塊地不能太小,就是目前所在位置大約4.3到5公頃,從那時候開始每天就沒有好好睡覺。」

  張嘉修表示,感謝校長有這個遠見、感謝產業界提供資源來幫忙,還有研究團隊、學校總務處會計室以及校友的支援,園區的成立這是全體的貢獻!並指出,圖資長楊朝棟特別協助完成他的影像與聲音用AI分身,為大家介紹園區狀況;還有要感謝第一期開發的所有贊助廠商。

  張嘉修指出,「智慧碳中和園區」位於東海大學的東南角,劃分為ABC三區,包括:淨零科技示範區(A區),以展示永續淨零碳排技術為主;智慧生態農創區(B區),以建構大規模智慧生態創農區為主;產業研發培育區(C區),以產業進駐及永續產業鏈結為主。

副校長兼永續長張嘉修指出,把專業的技術用進去「智慧碳中和園區」希望在2030到2040年達到碳中和。(圖/陳惠玲攝)
副校長兼永續長張嘉修指出,把專業的技術用進去「智慧碳中和園區」希望在2030到2040年達到碳中和。(圖/陳惠玲攝)

  立委蔡其昌致詞表示,「第三次來到園區,身為東海校友同時擔任學校永續發展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所以也很努力希望回饋學校;今日碳中和園區的成立,無論是碳中和永續或者是淨零碳排,其實都是地球上的關鍵詞彙,我們不是在推動一個道德活動或者號召啟發良知的活動,我們現在是為自己生存而做,人類若想繼續在地球上生存,各企業公司在地球就算賺更多錢也沒有用,這些概念必須要透過很多機會去落實向大家說明,希望更多人可以投入,立法院推動除了政府蔡總統宣告2050年的淨零碳排,我們提供很多的淨零轉型路徑、想法,包括碳權交易未來如何進行,那配合的學術單位一定要推動,企業其實具有更大力量來推動,想法比較進步的企業今日都到現場來了。」

  他說,學校不只是配合政府、配合聯合國推動永續,其實東海大學的永續也需要大家來幫忙,因為少子化,學校也面臨生存永續的課題,在場企業界若有好案子,特別跟永續有關可以連結也歡迎提供給東海大學。

  蔡其昌強調,東海此次打造的「智慧碳中和園區」是台灣甚至是亞洲地區的淨零排放的模範,將可成為產業、大學的模範。期待未來擁有豐沛研究資源的東海大學,能夠透過與中央、地方、企業等各界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永續發展,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表示,東海大學在永續發展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東海不僅特別成立「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處」,更連續五年獲遠見雜誌USR大獎,未來市府也將在永續面向持續耕耘,在2050年達到百分之百的淨零排放目標,與東海大學為中台灣打造一個幸福的城市。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第一期由企業贊助所建設的溫室。(圖/陳惠玲攝)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第一期由企業贊助所建設的溫室。(圖/陳惠玲攝)

  張嘉修副校長指出,台灣本土綠藻將近50種,其中「微藻」是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生物,「智慧碳中和示範園區」中的微藻養殖及碳捕捉容量,約五公頃的園區目前第一期建置完成約一公頃,在氣候穩定下預期一年可以吸收近300-500噸的二氧化碳,依照五公頃面積換算,園區建置完成後,未來將幫助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預期成效與願景,建立世界級智慧/零碳/永續的示範園區及人才培育;鏈結國內科技業/製造業加數完成數位及淨零轉型;成為孕育永續零碳新興科技及新創產業的溫床;展示創新高效率減碳技術及高產值循環經濟模式。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