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欣逢開館三周年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今(4)日上午舉辦兩大主題特展聯合開幕式。「鄉關何許」橫跨半世紀,集結20至80年代日治時期至戰後期間,兩岸藝術家往返臺灣與中國產生的美術流動及跨文化交涉的作品;「非日常路徑」則擺脫展場框架,結合線上虛擬與線下實體,將藝術作品融入日常生活中,開創非典型展覽的藝術體驗。這場意義非凡的藝術盛宴開幕讓眾多旅居海內外藝術家前輩的後代子孫齊聚嘉美館,市長黃敏惠更親自到場致意,感謝各界共襄盛舉。

市長致詞
市長致詞

  黃敏惠市長感謝所有藝術家前輩的家屬、收藏家用心保存與無私分享,以及各藝術館舍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也感謝白適銘教授及邱誌勇教授兩位策展人協助嘉美館策劃這兩檔不同風格、世代與媒材的展覽,展現了嘉義地方美術史渾厚的底蘊,以及歷經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嘉美館在藝術展覽上的創新能量,運用虛實整合的數位科技,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交互關係。

  嘉義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表示,「鄉關何許」歷時兩年的研究與策劃,策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白適銘教授以嘉義地區為空間端點,探索日治時期至戰後,臺灣及中國兩岸藝術家在往返旅居中透過作品回應其生命經驗與不同群屬之間的脈絡交往關係。展覽聚焦藝術家如何處於身分模糊,以及在重疊的時空交錯下,作品如何突顯「故鄉」、「異鄉」曖昧的土地及國族認同。85件油畫、水墨、書法等精彩作品中,有許多是首次公開展覽;透過「此岸彼鄉」、「時空越界」、「家園圖景」、「文化典型」、「書畫傳藝」及「雅集交遊」的子題歸納,在嘉美館1至3樓分區展示,另外也同步展示47件珍貴實體文獻,紀錄藝術家們的生活與際遇。

鄉關何許展場
鄉關何許展場

  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邱誌勇教授所策劃的「非日常路徑」,以美術館內外空間為場域,跳脫傳統封閉空間的展陳策略,巧妙利用嘉美館的戶外庭院以及館內非典型展示空間,共構出一個漫遊美術館的觀賞路徑。邱誌勇教授感謝黃敏惠市長及賴依欣館長的支持,讓線上虛擬及線下實體整合展覽模式在台灣真正被實現。他分享《變電箱02》雕塑展品與真正變電箱並立於館外的人行道上,卻鮮少有人發現。電線桿造型的《Dancing Pole》彷如善舞的長袖,在館外廣場角落幽默搖擺著。虛擬展覽部分,則結合微型雲端展廳及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數位科技,透過雲端展廳呈現蒲添生、林玉山、王德瑜及陳敬元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並且動起來。特別的是,王德瑜的新作《No. 107》巧妙設計為結合線上與實體展的入口裝置,成為觀眾進入虛擬線上展的起點,使虛實整合的體驗更加縝密的連結。

鄉關何許展場
鄉關何許展場

  賴依欣館長表示,疫情考驗開啟了藝術展覽的新型態,黃敏惠市長時常勉勵市府團隊要與時俱進,嘉美館也勇於嘗試,期待《非日常路徑》超越傳統展覽的限制,結合虛擬平台和實體展廳,以多媒體和互動的方式呈現嘉義的藝術、文化和社區故事,創造一條從戶外到館內、藉實體邁入虛擬的「非日常路徑」。

大合照
大合照

  「鄉關何許」及「非日常路徑」兩檔主題特展自112年11月1日開展,「鄉關何許」展期至113年1月14日止,「非日常路徑」展期至113年2月18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前來嘉美館遙想過去,體驗當代,感受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如何在動盪的時局中持續開創與突破。

圖片提供:嘉義市政府

(資料來源:WinNews-威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