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7日中午,歌劇院舉行中部媒體新春餐敘,藝術總監邱瑗帶領團隊分享歌劇院2023年的展望與目標,同時介紹第四屆駐館藝術家陳武康、葉廷皓、張博傑,三位藝術家將展開為期2年的駐館創作。

歌劇院2023年持續綠色行動,展開永續劇場

  邱瑗總監表示,去年底疫情趨緩,歌劇院11、12月入館人次也因此達疫前人流高峰,預計今年將迎接千萬人次造訪;今年歌劇院邁向「藝術永續」目標,推動非典型劇場,春季首推系列節目新品牌「NTT Arts NOVA藝想春天」。

  還有歌劇院2023年持續綠色行動,預計導入「ISO14064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系統」,管控場館溫室氣體、持續減量。展演節目製作納入永續思考,以環境友善、減少碳足跡、本地重製為目標。

  歌劇院「NTT+不藏私講堂」於春季策劃永續議題的講座,包含郭中端《不永續的永續》、歐陽藹寧《永續生活的100種可能性:談循環設計進入日常》,讓民眾從講師分享的經驗中認識永續生活;駐店餐廳也響應低碳餐飲計畫,使用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推出蔬食料理降低碳排放、以及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透過不同面向綠色串連。

三位駐館藝術家分享創作計畫

  歌劇院第4屆駐館藝術家由編舞家陳武康、新媒體藝術創作者葉廷皓、玻璃藝術跨域創作者張博傑獲選,今年起展開為期2年、深入社區的駐館創作。邱瑗表示,很期待這三位藝術家的表現。

第4屆駐館藝術家陳武康。(圖/陳惠玲攝影)
第4屆駐館藝術家陳武康。(圖/陳惠玲攝影)

  編舞家陳武康分享其創作夢想將從臺中的東南亞文化出發,以東協廣場為起點進行田野調查,與當地人融合、集體共創舞蹈作品。他希望這項創作有機會帶動他們也能走進歌劇院,和歌劇院有更多的交流。

第4屆駐館藝術家葉廷皓。(圖/陳惠玲攝影)
第4屆駐館藝術家葉廷皓。(圖/陳惠玲攝影)

  新媒體藝術創作者葉廷皓分享以前在歌劇院工作都是協助其他創作者,這一次很高興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作品,這幾年大部分的創作都是和很多的投影機或喇叭等相關儀器的沉浸式空間,希望由歌劇院曲牆建築獲得靈感,透過即時演算生成的視覺與聲音,創造與空間連結的音像作品;並希望利用閒餘時間也拓展歌劇院校園藝術推廣。

  玻璃藝術跨域創作者張博傑分享自建築系畢業後對創作有很多想法和提問,其中在新媒體創作探索對於人與科技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創作玻璃鑲嵌工藝;在這二年的計畫希望做一件感動的事,可以讓不同群聚的人來體驗,聚焦臺灣人集體記憶中的窗花玻璃,透過重現傳統工藝的跨界創作,提供五感沉浸體驗,並從計畫中看到不同面向的藝術可能性。

第4屆駐館藝術家張博傑。(圖/陳惠玲攝影)
第4屆駐館藝術家張博傑。(圖/陳惠玲攝影)

  邱瑗讚美張博傑用心認識歌劇院!並說:「記得初見博傑時看他拿了很多玻璃唱盤,當下心疼會刮壞整片玻璃,結果看他很大方地播出,其中有幾張唱盤很有趣,他的實驗性的精神和效果,讓我感受到什麼是當代藝術的可能性。」

「非典型劇場」讓表演發生在各個角落

  歌劇院是一座藝術與生活共生的劇場,希望打破劇場與民眾間的界線,以「非典型劇場」形式讓表演發生在各個角落,邱瑗表示:「隨著疫情逐漸緩和,國外節目及跨國製作陸續展現,國內團隊更爆發蓄積已久的能量,劇場觀眾日漸回流;6樓空中花園『嬌兔三窟』耶誕裝置,去年12月就吸引16萬人次到訪,農曆新春增添賀年對聯『嬉春戲春兔迎春,科藝新藝春想藝』,帶來新春新氣象,展期將持續至228連假,期待與民眾一起在兔年喜迎春燕。」

(資料來源:WinNews-威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