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宋其佳/雲林報導】
二期稻作已陸續進行收割,稻草請勿放火燃燒,避免製造大量灰煙,影響空氣品質和交通安全問題。
稻稈含有矽的成分,可強化植物細胞壁,增強抗病力,經過生物科技處理,可以作為介質成為有機肥。稻草分解菌可加速稻草腐化、釋放養分增加有機質,收割時將稻梗切碎,每分地灑20公斤,約兩週稻梗即變黑腐化,即成為有機肥料。
把稻梗絞碎再回收,可以做菇類基肥,或是用於覆蓋蔬菜、瓜果及畜牧場。或做草繩,有人做標靶,還有鋪西瓜草。此外,或把稻桿鋪在養鵝場飼養舍,鵝生長期有段時間要磨牙,舖稻草也可減少牠們互咬受傷。
在宜蘭,稻草也取代過去使用的黑色塑膠布,鋪在蔬菜的蔥田畦抑制雜草生長。
雲林縣政府、大埤鄉公所和三結社區發展協會每年也舉辦 #大埤稻草文化藝術季,是文化,是藝術,也是陳列在大地上的玩具和遊戲。
一顆顆的稻草捲優雅地坐在或錯落田地上,或是堆高放置,也常變成打卡景點,增添生活樂趣和田園風貌。
把農業廢棄物變成綠金、再利用資材或藝術化,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