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今(13)召開文化政見記者會,以「文化嘉義,最美博物縣」為主軸。現場邀請到文化界重量級人物、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和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坐鎮。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

  競選團隊發言人畢盈盈首先簡要說明,現任翁縣長將嘉義縣定位為農工大縣,其實忽略了嘉義深厚的文化底蘊,嘉義除了指標的故宮南院之外,更是諸羅文化之地,坐擁阿里山林業文化、糖業文化、宮廟文化、陶文化與原民文化等,歷史悠久又多元。

  畢盈盈指出,宮廟自古以來就是在地的信仰及生活中心,承載了在地住民活動的歷史脈絡,透過為宮廟建立文化誌及資產盤點,可以進一步構築文化地圖及虛擬博物館,讓生活場所即是博物館,讓居民引以為傲、同時也能推廣到其他縣市甚至國外;而嘉義縣是產糖重鎮,利用現有糖廠的空間,擴大建設為文化、觀光、娛樂與食安的複合型園區,更能推廣嘉義縣的糖業文化;而地方創生也是發揚多元文化的重要因素,首先盤點各鄉鎮的閒置空間,提供青年或有志團隊無償使用工作空間,並補助人事及經營費用,讓大家更有誘因進到在地,同時也建立橫向及縱向的人脈網絡平台,讓青年能與在地融合、結合引進的設計量能,共同將當地特色發揚光大。

  王育敏說明:「我們這次提出的博物縣概念,其實用台語來唸,博物縣就是博物館(縣與台語館音似)。恰恰符合我們要發掘嘉義各地的深厚文化的目標。」

  前政務委員黃光男,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投入美術界及博物館行政管理工作長達數十年,是文化界的重量級人士。黃光男在記者會上表示,嘉義不僅有故宮,更有北回歸線、大廟埕的祭典⋯等等的在地特色,文化必須要先能本土化,才有可能國際化;找出文化特色,才有可能建立文化品牌。黃光男也提到,農工大縣是為了生活的富足,但文化大縣才是生活的本質,是精神的富有。他肯定王育敏對於文化政策的重視,現場致贈了源自李白詩詞的「大道即青天」墨跡,期許王育敏成為文化的拓荒者與生產者。

  永續發展組召集人、前立法委員陳宜民則指出,嘉義縣近年人口流失非常嚴重,現在全縣只有49萬人,對於嘉義縣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陳宜民強調,應該加強與在地學校的合作,加強人才培育。另外也應該強化故宮南院、蒜頭糖廠等場館功能,深化文化與觀光。

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
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

  另外陳宜民也特別強調新冠疫情對縣民和觀光客影響很大,因此也呼籲政府,給予明確的規劃及配套措施,協助觀光產業調整接下來的經營策略。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說明,2020年嘉義縣政府花了2500萬在無人機20分鐘的表演,但2021年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編列扶植地方藝文團體的預算卻僅有257萬,其中還有80萬是中央補助;嘉義市人口不到嘉義縣六成,有六間獨立書店,但嘉義縣這麼大卻只有一家獨立書店,這些都顯見現在縣政府對文化的忽視。

  陳學聖表示,選舉的時候談文化政策很不吃香,因為很難變成選票,但是文化卻是根基,若王育敏能當選,也會展現出嘉義縣民對於改變的決心。

  王育敏最後重申,我們要以中央的規格、國際的格局來建構嘉義縣的文化政策,有這些國家級顧問共同努力,一定能打造嘉義成為文化大縣。

(資料來源:WinNews-威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