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宋其佳/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為因應極端氣候及地層下陷問題,積極推廣在高鐵沿線種植旱作高粱,今年8月中旬由土庫鎮農會與金門酒廠契作二期高梁種植面積88公頃,種植地點在土庫、虎尾、元長等高鐵沿線農地,目前種植已過100日達採收期,為增加農民對高梁栽培的了解,於雲林縣土庫鎮石廟子段1,530地號(座標23.681056, 120.381583)舉辦觀摩會,邀請臺南改良場專家與契作高梁生產者及農會,來共同分享高梁新品種的管理操作與實務經驗。
張麗善縣長表示,高梁為省水作物,可減少灌溉用水並防治地層下陷衝擊,同時可提升糧食自足率,更有契作及收購的保障,雲林縣政府透過加碼種植高梁補貼,並主動與金門酒廠及土庫農會洽談合作契作,並保證價格收購及銷售通路無虞,且高粱新品種台南8號不僅抗旱,種植過程不用噴藥和施肥,同時耐淹水,種植需要的水僅水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可大幅減少地下水抽用,更可省下龐大的人工成本。
農業處長吳芳銘表示,目前轉作高粱,中央補助每公頃4萬5,000元、農業環境基本給付補助5,000元、縣府今年加碼1萬元鼓勵轉作,小地主大佃農又可獲補助1萬元,加上契作每公斤收購價20元,以增加農民種植高粱的意願,相信農民收益不會比種水稻差,還能共創臺灣與金門高粱酒品牌。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釀酒用高梁新品種,平地產高梁一期作「台南7號」和二期作「台南8號」,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在生育全期不需灌溉、噴藥,不僅降低種植所需成本,又有助改善部分農地地層下陷的問題,還能讓農民朋友們,在經營管理上省心、省工、省肥、省成本,收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