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法國紙藝協會(Chaîne de Papier, France)協辦「2021/22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為了讓更多人觀賞展覽,特別以實體與線上方式同時展出藝術家的作品,即日起於工藝中心工藝文化館及工藝設計館聯袂展出至2022年4月10日。
工藝中心今(17)日上午,於工藝文化館舉行開幕儀式,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策展人楊偉林,以及展出作品的台灣藝術家,還有工藝文化界人士等出席盛會。
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 台法第二次合作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台灣與法國合作舉行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今年邁入第二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衝擊各國藝術家無法前來參與交流活動,但展覽前置作業如構樹工作營等仍堅持採線上形式繼續辦理,非常幸運地完成一件件韌性如紙纖的生命作品,並順利抵達台灣,這項國際性展覽作品值得觀眾前來觀賞,也希望藉由這次的國際性交流展覽讓台灣被全世界看見。
二年前,台法第一次合作,辦了許多工作坊還有講座,尤其是將國外的觀念帶進台灣,也包括技法及材質方面的議題,今年較可惜因疫情無法辦現場的工作坊,以線上方式進行,希望藉由國際交流展覽帶動台灣參與國際性組織。李靜慧強調,國際交流是文化部持續推動的重要工作,透過國際交流才能在與世界接軌時,開出讓臺灣與世界彼此被看見的一扇窗。
她表示,感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長期透過各種主題,辦理國際交流展覽推動臺灣文化,而紙纖維策展主題在世界上是個新觀念,在臺灣亦是較少見的題材,感謝策展人在紙纖維的議題上給予許多藝術家新的觀念與想法,並提出以臺灣原生種的材質-臺灣構樹為主題,透過世界上各種語言闡述紙纖維的多樣創作,展現其特有的質感。
工藝中心推動紙纖維工藝(術)
工藝中心主任張仁吉說明,工藝中心致力推動紙纖維工藝(術)的國際交流,「2021/22 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特別邀請來自法國的Jan Fairbairn Edwards與臺灣纖維藝術家楊偉林共同擔任策展人,並提出以「蛻」為主題,希望以構樹皮為主要媒介的手抄紙創作與融合天然與回收纖維等具備「綠工藝」創作意涵的紙纖維作品,在與各國紙纖維工藝(術)相互交流中呈現臺灣與國際藝術家優質的紙創力。
根據基因定序,臺灣被認為是構樹早期源起地方之一,相關研究也指出南臺灣構樹族群與大洋洲島嶼構樹族群的緊密連結,支持臺灣是太平洋構樹與南島語族文化起源地的理論。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臺灣這塊構樹原生地舉辦這次當代構樹展覽,具有多重重要歷史意義。
展覽主題從變化到當代構樹
策展人楊偉林指出,此次共有來自23個國家、89位藝術家共計129件展品參與,是跨當代藝術與工藝的展覽。依展覽子題分別在工藝文化館以「變化—人類世的纖維地景」為題,展出天然或回收纖維材料搭配運用他種天然材質,例如木、陶或鐵創作之作品,呼籲在環境變遷下,及時作出改變的必要性。
工藝設計館展出以「當代構樹—反映製作者的靈與魂」為題,著重藝術家尊敬造紙的歷史傳統,運用構樹纖維作為主媒材的手抄紙創作,並以個人創意增添當代意涵。首次以構樹為主題的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歡迎民眾來體驗藝術家和構樹纖維共同妙化的蛻變能量場域。